课程简介:
作为综合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B)》主要面向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以历时性的文学发展为纲,以常见的几种文体为目,通过讲解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篇目,让学生初步熟悉中国文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另外一条是以阅读和写作为核心线索,通过讲解阅读、汉语语言学和写作文体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课程紧扣该统考大纲要求,通过学习,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从而进一步了解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并能将在本课程中习得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运用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当中。
学习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B)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比较规范地使用汉语言文字;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鉴赏;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型文体及多种常用应用型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学时数:
36学时
适用对象:
《大学语文(B)》系公共基础课,适用于英语类专业、艺术类专业、法、医、教育类专业的本科学生,也适用于除文史类专业、理工类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本科学生。
课程结构设计原则:
课程内容主要有两个大板块,第一大板块内容主要是以不同文类代表作品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诗、文、词等历史悠久的文类,以文学史分期为线索分段讲解,戏曲、戏剧、小说等后起的文类,则简单区分为古代和现当代两部分讲述,每一章都是在概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代表性篇目进行具体讲解;另一板块的内容则是在掌握语言文字表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解和训练阅读写作的有关常识,旨在培养学生在课程之外的自主阅读能力,以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使用教材:
高玉主编.大学语文(B版).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
杨琳 焦垣生主编.大学语文.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贺新辉编《古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萧涤非等主编《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夏承焘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杨建波《大学语文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继缅等《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教师团队:
翟杨莉,文艺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论以及文化研究。
重点难点提示:
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还是在古代文学部分,要求学生在熟悉一定阶段某种文体大致发展脉络和框架的基础上阅读和学习具体的篇目,要注意具体篇目中的古汉语常识,文学修辞表达常识。现当代部分要联系当下社会历史现状,将文学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对照起来认识。
先修知识:
中学语文
拓展资源:
杨建波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步高 《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张玉能等《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田兆耀 《对大学语文教材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
赵敬立《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
刘敬《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新探》,《福建论坛》2012年
邓先正 《谈大学语文的学习》,《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
教学大纲:
章节顺序 |
章节名称 |
知识点 |
参考学时 |
1 |
第一章 先秦魏晋南北朝诗 |
诗歌的起源、诗经楚辞简述、魏晋南北朝诗简述、黍离、湘夫人、陌上桑、行行重行行、短歌行、饮酒 |
3 |
2 |
第二章 先秦魏晋南北朝文 |
先秦两汉文概述、魏晋南北朝文概述、郑伯克段于鄢、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庄子秋水篇、史记项羽本纪选读 |
4 |
3 |
第三章 唐宋诗 |
唐宋诗概述、唐诗六首、宋诗两首 |
1 |
4 |
第四章 唐宋词 |
唐宋词概述、六首宋词 |
1 |
5 |
第五章 唐宋文 |
唐宋文概述、张中丞转后叙、始得西山宴游记、五代史伶官传序、前赤壁赋 |
3 |
6 |
第六章 古代戏曲 |
戏曲概述、元杂剧概述、明清传奇概述、西厢记、牡丹亭惊梦、桃花扇却奁 |
3 |
7 |
第七章 古代小说 |
小说概述、唐传奇和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世说新语选读、离魂记、聊斋志异叶生、红楼梦宝玉挨打 |
3 |
8 |
第八章 现当代诗歌 |
现当代文学的概念、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郭沫若天狗、新月派的诗、戴望舒雨巷、舒婷致橡树、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3 |
9 |
第九章 现当代散文 |
现当代散文概述、朱自清《松堂游记》、茅盾《风景谈》、梁实秋《中年》、巴金《爱尔克的灯光》、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2 |
10 |
第十章 现当代戏剧 |
戏剧发展概述、雷雨节选、茶馆节选 |
2 |
11 |
第十一章 现当代小说 |
现当代小说概述、鲁迅《狂人日记》、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汪曾祺《受戒》 |
2 |
12 |
第十二章 阅读与欣赏 |
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层次、阅读需要的能力 |
2 |
13 |
第十三章 汉语基础 |
古代汉语基本常识,古汉语常用词、常见句式、词类活用现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
4 |
14 |
第十四章 文体写作 |
写作基本常识、基础型文体写作、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和个人文书、新闻文体、学术论文 |
3 |
教学日历:
周次 |
教 学 内 容 |
课外作业 |
建议时长 |
第一周 |
第01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01 诗歌的起源和诗经楚辞简述 02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诗歌简述 03 诗经 王风 黍离 04 楚辞 九歌 湘夫人 05 陌上桑 06 行行重行行 07 曹操 短歌行 08 陶渊明 饮酒之五 |
背诵第一章选读诗歌篇目 |
4 |
第二周 |
第02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 01 先秦两汉文概述 02 魏晋南北朝文概述 03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04 孟子 天时地利人和 05 庄子秋水(选读) 06 史记 项羽本纪(选读) |
熟读本章所选篇目并背诵要求段落 |
4 |
第三周 |
第03章 唐宋诗 01 唐宋诗歌发展概况 02 唐诗二首:春江花月夜 秋登万山寄张五 03 唐诗二首:将进酒 登高 04 唐诗二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西征 长恨歌 05 宋诗二首:登快阁 关山月 第04章 唐宋词 01 词发展情况概述 02 词三首: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03 词三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 永遇乐 元宵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
熟读3、4两章选读篇目,尽量能够背诵 |
4 |
第四周 |
第05章 唐宋文 01 唐宋文发展概况 02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03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04 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05 苏轼 前赤壁赋 第06章 古代戏曲 01 戏曲概述 02 元杂剧概述 03 明清传奇概述 |
熟读第五章所选四篇文章,背诵《前赤壁赋》 可通过具体戏曲演出的视频熟悉戏曲基本特征 |
4 |
第五周 |
第06章 古代戏曲 04 元杂剧 西厢记 长亭送别 05 牡丹亭 惊梦 06 桃花扇 却奁 第07章 古代小说 01 小说发展概述 02 唐传奇和宋元话本 03 明清小说 04 世说新语 王子猷居山阴 05 离魂记 06 聊斋志异 叶生 07 红楼梦 宝玉挨打 |
熟读本章所选篇目,背诵“长亭送别”开头两段唱词 |
5 |
第六周 |
第08章 现当代诗歌 01 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02 郭沫若 天狗 03 新月派诗歌及其主张 03.1 徐志摩 再别康桥 03.2 闻一多 死水 04 戴望舒 雨巷 05 舒婷 致橡树 06 海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熟读本章所选诗歌,背诵《雨巷》和《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4 |
第七周 |
第09章 现当代散文 01 现当代散文发展概述 02 朱自清 松堂游记 03 茅盾 风景谈 04 梁实秋 中年 05 巴金 爱尔克的灯光 06 王小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第10章 现当代戏剧 01 现当代戏剧发展概述 02 曹禺 雷雨选段 03 老舍 茶馆选段 |
熟读本章所选文章,掌握每篇文章的结构和修辞上的特点
在视频网站观看《雷雨》和《茶馆》的演出视频 |
6 |
第八周 |
第11章 现当代小说 01 现当代小说发展概述 02 鲁迅 狂人日记 03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04 汪曾祺 受戒 第12章 阅读与欣赏 01 阅读的目的 02 阅读的层次 03 阅读的准备工作 |
熟读本章所选三篇小说,有时间可阅读毕飞宇对《受戒》的分析文章(收在其《小说课》一书中),并通过自己具体的阅读经验体会阅读的目的、层次等相关知识 |
5 |
第九周 |
第12章 阅读与欣赏 04 各式作品的赏读方式 05 阅读与写作:感受力和理解力 06 阅读与写作:想象力和顿悟与再创造 第13章 汉语基础 01 古汉语基础知识 02 古汉语常用词 03 古汉语常见句式之一 04 古汉语常见句式之二 05古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
结合前面选读的古文篇目掌握古汉语的基础知识 |
5 |
第十周 |
第13章 汉语基础 06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07 现代汉语语音 08 现代汉语文字 09 现代汉语词汇短语 10 现代汉语语法之一 11 现代汉语语法之二 12 现代汉语修辞现象 |
|
4 |
第十一周 |
第14章 文体写作 01 写作中的“文体意识” 02 基础型文体写作 03 公文写作 04 事务文书和个人文书 05 新闻文体写作 06 论文写作
综合性复习 |
完成一篇结合近日时事的新闻述评文章
根据测试题进行有效复习,以查缺补漏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