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重要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 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展的新境界
理解:
重要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 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展的新境界
2020.9.2
1.学习这么课的意义: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2.明确个人发展的目标,中国梦,把个人的梦融入到国家的梦中,个人的发展跟国家的发展、人得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
3.有利于形成我们前进的凝聚力。旗帜、凝聚人心、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劉建偉副教授
第1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可續內涵及理論成果
1,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和具體化、生根、開花、結果。
解讀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理論
理論就是研究客觀規律的學問,理論的科學性取決與對客觀規律提示的廣度與深度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立的學說。在歐洲也有人稱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之所以沒有恩格斯主義的說法,主要是恩格斯的謙虛。
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研究了自然界、人類社會與人的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所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
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共產黨宣言》
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的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法國的啟蒙思想,基爾特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
無政府主義==》安那其主義==》19世紀後半期代表人物有德國的
代表人物
區聲白 1919年創辦無政府主義雜誌《工餘》
黃凌霜 又名文山
基爾特社會主義 代表人物 梁啟超 張東蓀
張東蓀 原名萬田 哲學家,政治活動價,
1898年,1899年,1902年
2,為什麼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
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
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推動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兼容
1938年10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重要意義:
1, 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獲得成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面貌,並將長期影響中國的前途和命運
2,為擬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柱
3,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1.怎么来的:
九十年代末期叫中国革命史后演化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概论,08年后改到现在的名字,
原因是理论界给中央提出建议,因为名字太过冗长。108课时统招。面向全国本专科要上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材全国统一。
与时俱进,内容最新。
一共设置了十五章。中央课程体系发生变化。
2.基本逻辑体系:
两部分涵盖了各种,按照总分方式设计。
3.学习意义:
(1) 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对党的制度和社会的制度强烈认同。
(2) 明确个人发展道路,了解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的战略。
(3)有利于形成前进的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4) 是前进的精神动力。
4.如何学习:
(1)确立学习的基本思想 开阔视野,形成自己的观点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慢慢转化为个人的修养。
(2)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结构。把握基本理论环境。
(3)掌握基本方法,不能死记硬背,理论实践结合,多读经典。如毛泽东文集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成果
(1)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生根、开花、结果。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就是研究客观规律的学问
理论的科学性取决于对客观规律提示的广度与深度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学说。在欧洲有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之所以没有恩格斯主义的说法,主要是恩格斯的谦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研究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
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所以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中国?
1.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出现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社会思潮: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法国的启蒙思想
无政府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
2.无政府主义旧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盛行于19实际后半期的欧洲,主要代表人物有施蒂纳尔、蒲鲁东、巴枯宁等。
基本主场是: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制裁的“无政府”社会。代表人物:区声白、黄陵霜。
3.基尔特社会主义
也叫凯末尔社会主义源于土耳其。主要成员是手工业者。主要内容是把工会改造成基尔特,吸收所有脑力、体力劳动者参加,生产资料归计体所有。
是改良主义的一种,否定阶级斗争,鼓吹在工会基础上成立的专门的生产联合会。来改善资本主义。只承认改善工人出卖劳动的条件,不消除根本制度,反对建立无阶级的政党,从而维护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
主张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社会主义,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由国家负责产品的分配和保证全民的消费,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的解放
代表人物:梁启超 张东荪。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和审视西方各种政治学说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探索救国道路,将西方各种政治学说介绍到中国,期望成为拯救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也随之进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两条渠道:
1.由中国留日学生从日本间接传入;
2.由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生从法国直接传入。
李大钊肄业回国。
马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中国:
1.1898
2.1899
3.1902
为什么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1938.10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
如何理解:
1.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2.立足于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根本原则。
3.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根本要求。
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意义?
1增强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2.人的思想发生变化,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了解国家。发展战略。有利形成我们发展的道路。
3.前进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
名字的由来:
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革命的时间经验推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指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名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中国的?
(1)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出现,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思维的规律,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
2、传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日本留学生、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
3、马义为什么中国化:马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马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4、如何理解马义中国化:正确坚持是前体和基础;立足中国实际是根本原则;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是根本要求。
5、围绕,毛泽东: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什么是新民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义中国化的飞跃。
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开创了成功之道,是马义社会主义的创新。
江泽民: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是马义中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生根、开花、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1.如何学习这门课程,确立这门课的思想,开阔视力。通过学习转化个人信仰和素养;把握基本理论;把握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多读马克思,毛泽东等名书
2.马列,.毛,邓,三个代表。
3.08年改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前基础
立足---根本原则
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背景:
第一、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第二、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右倾思想干扰。
第三、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