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2793人加入学习
(49人评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W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一、道德的功能

1、道德的主要功能

主要要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

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

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道德的发展

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三、道德悖论

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悲剧性的事实是,善与恶往往是相伴而生的,除非我们足够幸运,否则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为了行善而不得不去作恶,这就是道德悖论

 

[展开全文]

1、新阶段的人生意义

人无德不立   立德树人

个人需求   社会需求

近期需求  长远需求

显性需求  潜在需求

[展开全文]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道德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

[展开全文]

·  扣好人生的扣子

·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修德(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

 

[展开全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观层面,清晰地展现了我们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铿锵前行

·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先进性 人民性 真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

 

[展开全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的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全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

[展开全文]

爱国其核心是对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繁荣兴旺等根本利益的关心与维护

现阶段,爱国就集中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其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敬业:

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珍惜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敬业强调的是公民个人、民族、国家对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高度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从业者最起码的要求

诚信就是中国现代社会人们合理行为能够产生的精神内质

经济方面看: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可以看作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石

友善首先是指个人的德性,其内涵是指人们之间希望对方良好的一种交互的善意,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交互的友好感情

 

[展开全文]

法治的四个维度

功能维度  历史维度  治理维度  目标维度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互相依靠,互为保障

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

党是人民意志的代表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展开全文]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

[展开全文]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社会层面的自由:国家的独立、民族自主;

个人层面的自由:人民的翻身解放、人性获得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

·   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自由和集体自由的关系;

·   自觉地认识到集体自由是实现个体自由的前提和条件

平等:经济平等、政治权利平等、社会权利平等

社会主义的“平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迎合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和旗帜

平等参与国家的建设;

平等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平等竞争、平等发展

“公正”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哲学范畴

一是去私取公,正直不偏私;

二是依据共同的价值规则,顺道而行

公正不是抽象的、永恒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范畴

公正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奋斗目标,是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

十八大之后:将公正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改革和公正的最终目的是增进人民的福祉,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正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法治是和人之相对的概念

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展开全文]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性和优先性的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核心价值观

·  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人与社会的和谐

·  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  人与自身精神、身体的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

·  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向;

·  体现了当前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追求;

·  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与培育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诉求,是基于国家主体、反映国家价值追求的核心价值观

 

[展开全文]

中国精神的第一个方面,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国精神的第二个方面,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什么是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它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特征

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创新是时代的召唤,也是社会的共识

 我国创新需要我们大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手段,灵活转变解决问题的理念,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进制度创新

 

[展开全文]

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

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首先,推进祖国统一,必须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把坚持一国原则与尊重两则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求同存异,增进团结;

其次,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是要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三是要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四是要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作为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爱国呢?

第一个方面就是要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促进民族团结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

在国家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需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其次,增强国强意识

最后,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展开全文]

爱国(既是政治观念也是道德观念)

爱国与爱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首先,从历史上来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其次,从现实上来讲,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已经显示出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和杰出代表

中国共产党始终自觉地为全社会设置战略性愿景

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矛盾吗?

第一,爱国与爱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二,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统一的

 

 

[展开全文]

爱国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仍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合法性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

大学生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呢?

一是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二是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三是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展开全文]

人的爱与群体向心性两个自然因素结合的结果

国家的含义:

由人口、土地和政府构成的政治实体;

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的政治工具

爱国主义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才产生的,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三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四是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特征:

一  历史性——即爱国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二 具体性——即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有不同;

三 阶级性——即不同阶段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甚至对立的方面

爱国主义有三方面的时代价值:

第一,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第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第三,爱国主义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

一是要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是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是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四是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

 

[展开全文]

开放性,即与现实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社会的道德呈现出一种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经常性的冲突

[展开全文]